【上級媒體看興隆】靶向破題聯(lián)合解題的興隆答卷
化解矛盾糾紛,要把思路變成出路,把想法變成辦法。
近年來,盤錦市興隆臺區(qū)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在工作實踐中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創(chuàng)新,大力倡導“無平安、不興隆”工作理念。
通過聚力成勢,興隆臺區(qū)加強訴源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糾紛,用化解矛盾的“金剛鉆”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“新名片”。
“1+1+N+10”
矛盾調解更專業(yè)
“哪有把排雨管接到樓內的?這不是給大家找麻煩嗎?”“房子長毛發(fā)霉,誰來管管他家?”這幾年,因為房屋漏水、滲水,盤錦市興隆臺區(qū)惠賓街道生態(tài)園社區(qū)許媛(化名)和李文(化名)兩家滿屋發(fā)霉,生出很大異味。兩人都認為是7樓私自將排雨管接入樓內廚房排水管道造成的漏水。
“2019年我買這房子的時候就已經出現(xiàn)了漏水問題,怎么能算到我頭上?”7樓住戶林宇(化名)卻并不這樣認為。
這起漏水糾紛因為找不到責任人變成了小區(qū)的“疑案”,社區(qū)將矛盾糾紛上報到街道。
為把急事辦穩(wěn)、難事辦妥,惠賓街道副主任于洪濤積極整合資源,通過邀請第三方專業(yè)團隊進行鑒定,確定是7樓與6樓中間的主管線過墻管損壞導致漏水,應歸物業(yè)維修。最終經過調解,物業(yè)公司和7樓業(yè)主共同承擔了房屋的維修費。
邀請專業(yè)團隊加入調解,是惠賓街道創(chuàng)建的“1+1+N+10”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機制的一個實踐。
第一個“1”是指矛盾糾紛調處的第一接待人為首問責任人,第二個“1”是指重大矛盾糾紛突出問題實行1個領導包案制度,“N”是指整合資源組成調處團隊,“10”是指要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或給予反饋。
通過建立新機制,街道為居民提供更精準、更專業(yè)的矛盾糾紛調處服務。
“1+1”老帶新
“警調”對接新模式
“你會不會開車?磨磨唧唧……”“關你什么事兒?這是你家的馬路?”常輝(化名)和李薇(化名)都沒想到,兩人因為幾句抱怨竟鬧進了派出所。
那天,李薇開車拉著老人和孩子去盤錦市某醫(yī)院看病,因倒車水平不佳,耗時許久都沒能順利停車,等在后面的常輝忍不住抱怨了起來。兩人因此在停車場發(fā)生爭吵,并逐漸升級為互相謾罵。隨后,李薇報警。
了解具體情況后,派出所民警找到興隆臺區(qū)警調對接工作室,原遼河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孔照華和興隆臺區(qū)司法局委派的警調對接工作室專職調解員陳禹佳“一老一少”接待了當事人。
經過調解,常輝表明愿意為自己的行為向李薇道歉,但李薇卻堅持不接受和解,“我自己帶著老人和孩子看病容易嗎?因為停車這種小事還被你辱罵,我心理上不能接受?!?br>
孔照華說:“這本不是什么大事兒,況且常輝一直向你道歉,想想看,你們只是萍水相逢,卻要落得兩敗俱傷的結果,日后回想起來,你會不會后悔?”思考片刻后,李薇接受了調解員的調解,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(xié)議。
大事講原則,小事講風格。據了解,興隆臺區(qū)采用“1+1”即1名政法系統(tǒng)退休老同志帶1名新同志的人員構成,打造“警調”對接新模式。
“老”的有經驗,“少”的有活力,“一老一少”“警調”對接新模式實現(xiàn)調解分流、公安減負、群眾矛盾糾紛快速化解“三方共贏”。
培養(yǎng)“施工隊長”
化解“疑難雜癥”
2023年8月12日,鄭燕(化名)散步時被李志(化名)的狗咬了小腿及腳面。事后,鄭燕要求李志賠償注射疫苗、住院、誤工等費用共計1280元。但李志認為鄭燕“獅子大張口”。
為了不讓矛盾升級,歡喜嶺街道泰祥社區(qū)黨委書記索成玉作為調解員,認真研究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,“我認為本案系狗咬人賠償糾紛,產生費用的金額其實相對較少,有一定的回旋余地。”
“動物飼養(yǎng)人或者管理人必須嚴格履行必要義務,規(guī)范自身行為,依法、科學、文明飼養(yǎng)動物,不給他人生活造成不便……”在調解過程中,索成玉根據事故責任認定書,耐心細致地向雙方當事人講解民法典關于飼養(yǎng)動物的相關條款,還勸解李志換位思考。
聽著索成玉的勸解,李志承認了錯誤,也表示認可傷者提出的治療費用,并當場向鄭燕道了歉。雙方當事人從劍拔弩張到冰釋前嫌僅用了兩個小時,鄭燕降低了自己訴請的賠償金額,最終,兩人簽訂調解協(xié)議書。
索成玉是一名調解能人,像他一樣的能人在興隆臺區(qū)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近年來,興隆臺區(qū)大力培養(yǎng)選拔能挑重擔、善打硬仗的“施工隊長”,還推動建立個人調解室,這些調解能人為基層矛盾糾紛化解“出對方子”,快速化解百姓身邊的“疑難雜癥”。(文:史堯 《法制日報》駐盤錦記者 孫碩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