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省千里取證,興區(qū)民警幫七旬老人找回“丟失”40年的戶口
日前,民警來到興海街道東躍村,為77歲的李景彩送上剛剛辦理完畢的戶口簿和身份證。當她看到戶口簿上屬于自己的戶籍信息,頓時眼眶通紅,因為她終于找回自己“丟失”40年的身份。
事情從2020年9月末的一天說起。這天,一名70多歲的老人來到了盤錦市公安局興隆臺分局興海派出所,找到了戶籍民警秦水龍。
老人名叫李景彩,1980年,她和老伴邵玉川帶著兩兒一女從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遷居盤錦。
當時,異地落戶是要繳納城市建設費的,而他們手里的錢不夠。邵玉川自做主張,先把自己和兒女的戶口落在東躍村,心想著等將來有錢了,再給妻子落戶。后來因為搬家,李景彩的戶籍檔案丟失。
那年月,對戶口簿、身份證不像現(xiàn)在這么重視,所以他們也就沒當回事兒。再加上夫妻倆不懂法,每次人口普查,李景彩都躲著,怕被查出來受罰。于是40年來,她的身份問題一直“懸”著……
2010年,李景彩曾試圖補辦戶籍,但由于年代久遠,且當初她的戶籍檔案全部提走由個人保存,公安機關的戶籍底檔里,已經(jīng)找不到她的信息。
40年光景,李景彩常因戶籍的事兒埋怨老伴,幾句話不對脾氣就爭吵起來。
這不僅是一塊心病,更是困擾她生活的實際問題——這些年,她不能出遠門,老伴和孩子們回老家,她只能留守盤錦;村里的同齡人中,有的人享受著合作醫(yī)療,有的人享受著低?!@些社會福利和保障,完全與她無關;她甚至不敢生病,因為去醫(yī)院沒辦法掛號,在診所抓藥,每一分錢都得自己承擔。
今年9月下旬,老兩口吵得挺兇,村里調(diào)解了幾次不見效果,這才想起向警察求助。而李景彩身份信息缺失這件事兒才最終浮出水面。
聽了老人的故事后,秦水龍感到非常驚訝,40年沒有身份證是如何生活下去呢,這其中的曲折和艱難可想而知?!按竽锬惴判?,我一定會幫你找回戶口!”秦水龍非常堅定地說。
秦水龍通過全國人口的調(diào)查,未發(fā)現(xiàn)老人在外地有辦理戶口的紀錄。后經(jīng)鎮(zhèn)南村走訪調(diào)查和檔案查詢,李景彩老人確實在黑龍江出生,1980年把戶口遷出后,再沒有回黑龍江。
興海派出所多次就恢復李景彩戶籍信息的相關事宜與蘭西警方溝通。同時,市公安局黨委和興隆臺分局黨委高度重視,興隆臺分局黨委書記、局長劉智要求,必須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前,為老人恢復戶籍。
按照相關政策,找回老人丟失40年的戶口,就必須證明老人在黑龍江沒有落戶紀錄,而且還要有清晰的生活軌跡。秦水龍通過電話聯(lián)系當?shù)鼐?,均未查詢到李景彩老人的戶籍檔案和戶口信息,但是由于年代久遠,老人一時提供不了自己生活軌跡的依據(jù)。
“生活軌跡必須要有人證明,不然無法辦理落戶手續(xù)和申領身份證?!庇捎趦晌焕先诵袆硬槐悖瑸榱四芗皶r幫助老人找回戶口,10月中旬,民警趕赴蘭西縣。20天時間,在當?shù)鼐降呐浜舷?,他們幾乎走遍了整個蘭西,輾轉(zhuǎn)找到熟悉李景彩的十幾位鄉(xiāng)親,共同證實了她在蘭西出生和生活,以及這一家人后來離鄉(xiāng)的情況。
隨后,他們又根據(jù)老兩口的回憶,在全市范圍內(nèi)陸續(xù)找到當年曾在東躍村定居的老人,證實了李景彩和家人在1980年定居東躍村并長期生活的事實……這樣一來,李景彩這40年的生活被一一還原,形成了完整的生活軌跡鏈。最終于10月25日通過審批,將老人戶口落到了位于興海街道的東躍村家中,結束老人40年的無戶口歷史。
臨走時,李景彩老兩口向民警鞠躬感謝民警,秦水龍趕緊勸阻。
當她從民警手中接過77年來第一張身份證時,老人感動地落下了熱淚:“謝謝警察同志,太感謝了,沒有你們這么辛苦的付出,我真的就留下一輩子的遺憾!”(區(qū)公安分局)